图片
7月11日上午 晴
上午告别蒙兀室韦,向着黑山头方向驶去。当车子驶入通往黑山头的卡线边防公路时,仿佛穿越时光隧道,缓缓驶进一幅被历史精心雕琢的壮丽画卷。
眼前公路依偎着额尔古纳河。这条河流源远流长,碧波荡漾,在晨光下泛着银光,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游弋于无际草原。它源自海拉尔河,自大兴安岭发端,一路奔流西进,最后在额尔古纳市附近与石勒喀河相拥,汇聚成浩荡的黑龙江。这条河是蒙古帝国时期中国的内陆血脉,然而1689年《中俄尼布楚条约》的签订,却让它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。车轮碾过沥青路面时,仿佛也碾过了三百多年前《尼布楚条约》所划定的中俄边界线。
图片
沿河伸展的公路,以“九卡”“八卡”“七卡”直至“五卡”为名——卡者,哨所也。这些哨卡,作为清代卡伦的遗迹,宛如历史的锚点,深深嵌入这片广袤无垠的边境之地。昔时它们守护疆土,防范着越界放牧、垦荒、淘金的外族身影。如今硝烟散尽,哨卡沉寂,唯余这条被誉为“最美边防公路”的风景线,在岁月的打磨下熠熠生辉。
公路两侧,森林、湖泊、草原次第展现,风光无限。嫩黄的油菜花与翠绿的小麦田彼此镶嵌,如同大地铺开的华美锦缎;牛羊安然低头啃食青草,宛若散布于绿毯上的生动点缀。雄鹰展开双翼,划破长空,为这宁静的画面添上一抹动感。然而,公路与河水之间,却赫然横亘着一道铁线织就的屏障,其上悬挂着醒目的警示牌:“禁止翻越铁丝网,严禁偷越国境线”。否则真想翻过铁丝网去亲一下额尔古纳河,尝一下它那甘甜的河水。
图片
图片
车子转过一个平缓的山坡,视野豁然开朗。公路下方的河床湿地间,水流在丰茂水草和沙洲间百转千回,竟自然天成地勾勒出一幅巨大清晰的“太极八卦图”!阴阳流转的曲线自然流畅,水域与草甸界限清晰,栩栩如生,真令人对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布局叹为观止。
途中常见游客停车走进油菜花田。花正盛放,烂漫到天边。泥土黝黑湿润,泛着东北大地特有的肥润光泽。蜜蜂嗡嗡,人影绰绰,一位牧民妇女怀抱着出生仅三天的小羊走近,妻子轻轻接过,满怀兴致地与小羊嬉戏,摆出各式姿势,镜头下定格下一幅幅温馨的画面。
图片
沿途帧帧皆是美景,遇见观景台、路旁宽敞处,我们常停驻欣赏美景,拍照留念。几经解放军边防哨所,绿色哨所造型别致威严,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,彰显着强大的国力和稳固的边疆。偶见两艘悬挂五星红旗的巡逻艇劈开波浪,在属于祖国的河道上沉稳巡弋,守护着脚下每一寸神圣的疆土。
图片
再前行,河对岸十几米外便是俄罗斯小镇。低矮的房屋,静默的草原,与我这侧喧闹的游人、如茵的绿草形成鲜明对比。那一瞬,让人顿生感慨,一种自豪感也悄然升腾起来。
临近黑山头时,一座蒙古宫殿映入视野,相传为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行宫。居中最大的那座,形制恢宏,白壁之上穹顶湛蓝,以流畅的金色纹路勾边,在阳光下流光溢彩,犹如降落在草原上的神圣图腾。两侧各伴一座双层蒙古包,静静对称,仿佛仍在守护着某个永不散场的帝国旧梦。如今宫门未启,游人只得隔路遥望,这反倒为它添了几分不可近睹的庄重。
图片
车轮向前,这条被誉为“最美”的边防公路,在辽阔天地间伸展。它不仅是风景的长廊,更是历史的刻痕。每一次转弯,都是风景与岁月悄然相融的瞬间——当油菜花黄与界河波光在眼前交叠,当哨塔的庄严与河岸的烟火彼此守望,我们才真正懂得,所谓边界,不仅是地理的划分,也是血脉与记忆的无声相认。
这条公路如金线穿引,缝合着过往与此刻。车轮滚滚,风景徐徐展开,历史亦如岸边的河水,在车轮碾过的尘烟里静静流淌,无声地讲述着沧桑与荣光,最终沉入旅人心底,成为一帧永不褪色的长卷。
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,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【企鹅号】、【360图书馆】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。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